close

蔣部長,咱們來開個補習班吧!

 

「台灣補習有一點嚴重」,蔣部長,您說得雲淡風清,真是人重言輕了。

 

想根治補習現象,不是一個感冒,吃吃藥打個針就好,而是嚴重到等同摘掉某個器官,是個大手術。台灣就是愛「」,您難道不知道嗎?學習要補,身子要補,連「運」都可以補,大補小補,「補」是台灣的文化,是生活,是一種無可奈何怕輸又怕死的態度,這可不是幾年國教的實施與呼籲就能改變的。

 

補習,從來就不是孩子的問題,而是爸媽們花錢買的光明燈,那是用來補心安,是補焦慮的。補一個你我都知道,一種兩光式的堅持,一切要「贏在起跑點上。大家都把起跑線一起往前提,結果不是等於白搭?試問孩子的爸媽們,你們那一代,有補習沒?當然有。有補出什麼名堂沒?是的,多數的補習,都是補心酸,當做公德的,有哪幾個功成名就的人是靠補習補來的?話說回來,難道補習算是一個陋習?也不是,講白點,孩子是替父母還願來的,是個簡單的希望,讓孩子有出息,有朝一日在金字塔的上端搶一席。

 

諷刺的是,補習教育的規模與全面性,遠超過正規的教育系統,可以歸列倉儲業,堪稱大潤發、好事多、家樂福等級,應有盡有。而台灣多數孩子得靠著補習擠入這正規的教育系統,從小補英文、補數學是基本。沒錢的,好歹補個英文;有錢的加補點才藝,繪畫、鋼琴、作文,甚至連「補的超強記憶學習都可以拿來補。補大學,補研究所、補博士班,補高考,補特考,補托福,還有所謂的考前衝刺班,來個八週、十二週的,什麼名目都可以編得出來。安親班更猛,盯完孩子寫作業,總得加個數理輔導什麼的才能有學生。這究竟是補教育還是想要補出個完人來?看看台北南陽街,如果裡頭的學生一次站出來,規模恐怕只有媽祖出巡才能比。

 

以前學英文從國中開始,現在早已進化到幼稚園,但看看調查,台灣孩子的英文程度如何?真是不提也罷。再看看補習班外頭貼得是什麼?對,那意思是,所有的狀元都在我家。這榜單貼給誰看的?當然是家長。我有個親戚,孩子沒補習就考上醫學院,結果孩子自認還可以更好,於是決定重考,結果補習班爭相送錢來,只因為希望這個學生是來自他家的補習班。也有個朋友,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讀書環境,硬是多花許多學費,將孩子送進頗負盛名的私立中學,結果基測出來,一百多分,朋友愁雲慘霧,欲哭無淚。

 

所以還是個老問題,想不想讀好書,完全是孩子決定,補習班能給的,是填鴨、是灌漿,是寄望熟能生個巧,小賺個幾分。父母為的不就是為了那個「孩子,我要你將來比我強!」但是自古以來,人類社會卻又未必是享有資源多的,越能讀好書,倒是窮困人家出品的,古來留名者比比皆是。可惜台灣現下這社會,幾乎教不出這樣的孩子,層出不窮的青少年犯罪問題,讓大家抨擊教育的改革,卻少有人敢指著這些父母群的鼻子罵。父母強勢的,教會孩子高傲;父母弱勢的,傳達了自卑與放棄,社會M型,人格也M型,這是父母群體教育創作的結果,社會如同被蛀空的樹幹,倒塌的時間正滴答倒數。改革,畢竟只能改制度、教條、規範,卻導不入孩童成長需要的營養素,以前「老師說」是聖旨,現在「老師說」是鬼話,學生跩到替老師打評鑑,倫理價值生爛瘡,教育體系正迅速崩毀。

 

以前三年一個考試定生死,補習教育相對單純,輸了,認了。大家反而沒得挑食,於是社會自然形成一個穩定的金字塔。現在搞了多元入學,大家都是高材生,都自以為是將來的社會菁英,結果就是到處都是路,孩子反而更迷路。我不懂「基測」、「會考」與「特色招生」有什麼差別,不就是個比高下的工具?不要再創造什麼制度與辦法,想改變孩子面對補教的壓力,先得想想如何治治他們的父母。

 

艾爾帕西諾(Al Pacino)在電影「女人香」(Scent of a Woman),最後那段校園裡的演說,精采絕倫:「他不會出賣任何人換取自己的未來,這樣叫做正直,叫作勇氣,這是個真正的領袖所該具備的特質。簡單的演說,點出了教育的根,是訓練出怎樣的人格,不是搶哪一階哪一席,是要訓練正直與不怕輸的勇氣。那些有成就的人,成功學多數來自一門社會學科,那叫「挫折學」。一條路封了,他會拿出開山刀,再開一條。

 

部長,咱們來合作開個補習班,課程就叫「補挫折」,您意下如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雷地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