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到一個月前,我在前文「蔣部長,咱們來開個補習班吧!」裡提到,教育的根,是要訓練孩子正直與不怕輸的勇氣,補教教育只是反映父母焦慮與爭取社會階級的現象。文中笑談與教育部蔣部長一起開個補習班,專門「補挫折」。

沒想到才隔幾天,又一個建中資優生因女友懷孕而跳樓輕生,不論孩子犯了什麼錯,一切都無法再挽回,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震驚心痛的新聞。媒體界開始紛紛討論孩子面對「挫折」的反應。跳樓的孩子說:「我會負責到底!」責任還沒上肩,卻選擇了徹底的逃離。

高中男女情竇初開,沒有人可以阻擋男女之間情緣的通電,或是該出現在哪個年紀才算正確,那是你情我願,本就無法被制度化的規範。這事件雙方家長其實還算明理,不讓十幾歲的青春背負人生的債務,協議以墮胎的處理方式,或許衛道人士不認同此做法,但終究是解決問題的步驟之一,只是誰也沒想到真正的問題並沒解決。

不只是因為社會失去一個資優生,而是任何一個孩子自己決定要消逝在人生起步的階段,都不能以單純的不幸事件來看。這是台灣長期忽視社會追逐功利的後座力,導致生命教育的土崩瓦解,憾事不斷。

新聞說,李生患有「亞斯柏格症」,面對不能處理的事容易激動。這解釋聽來像是維基百科或是Yahoo知識查來的,如果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症狀,我好奇,為何富裕的時代有了這種病,戰爭、窮困的年代,卻沒聽聞有哪個故事是因為女友懷孕就自殺的事件?開放的年代,女友懷孕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難解的習題,不過是人生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個路口,自己需要選擇,在台灣某些保守的地方,甚至會以喜事收場。

男女不再保持距離,這是社會給的同意書,讓孩子輕鬆的逾越了父母的底線,於是有了因「製造生命」而產生了「結束生命」的悲劇。原本事情可以不必那麼淒涼,肇因的孩子心裡少了張砂紙,專事打磨心頭上生著芒刺的疙瘩。

生命教育裡最重要的第一課,該是轉化挫折那個大疙瘩,不讓負面的病菌繁衍成腫瘤。但生命教育該由誰來教?這是個大哉問,誰也不敢打包票教得好,這是社會病,社會本身就是病體,學校、家庭都在病體裡,孩子困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中,外在越滿,內在越空,父母們有心無力,沒得教。

沒人教得好,就把那疙瘩交給宗教吧。林書豪突然大放異彩,卻是因為信仰而發光,努力的背後似乎有一股來自人界之上的冥冥力量,但我不認為那是神蹟,而是這孩子身邊有一個隨時能和他對話,傾聽心聲的神祇。所以我們以林為鏡,告訴孩子,如果沒有人能幫你解決心裡問題,那就祈禱,把話偷偷告訴你的信仰,把問題交給你的上帝,你的佛祖,你的菩薩。他們一定會在最重要的時刻幫你解決問題,哪怕只是靈光乍現,都是一種神諭。

犯了錯需要救贖,困頓需要拉起自己的臂力,有了懺悔、溝通、對話與發願,心就靜了,心靜,路燈就亮了。而今,多數悲劇的孩子是因為沒有人生的信仰,如果能把某個宗教當作他們的避難所,何樂不為?讓他們自己產生「再大的事都有“天”頂著!」,於是不再害怕,這會是父母窮於尋找生命教育的蹊徑。

中國先哲留給子孫最大的生命教育叫做「好死不如賴活著!」,有氣質點的說法,叫做「活著就有希望」,這話背後來自道學系統發的芽,教人為生存退一步。戰亂的年代,求生與拒死是一種信仰,所以再苦的歲月都熬了下來。台灣民間信仰之所以鼎盛,也是因為大家相信自己的王爺和媽祖,會替自己的麻煩事找退路,這正是最好的生命教育,所以希望永在。

戰士出征前總會先禱告,讓孩子把挫折當瀝青,把困難當碎石,舖成的道路,再重的卡車都壓不壞。父母們也許無法對孩子承諾人生多美好,但是可以告訴他們,他們是自己生命旅程上的戰士,能打一場美好的人生戰役,是多麼棒的一件事。路越迂迴,到了山巔回頭看,你會發現這才叫好風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雷地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