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  恕高中學生的潑糞事件爆發以來,潛伏在咒罵聲中的,其實有一種情緒,那是傷痛。兩個禮拜下來,當大家口徑一致的痛罵撞死人的葉少爺、潑糞的孩子、肇禍逃逸的少女時,我感受到的,是一股強烈的負面人心效應正在展開報應。潑糞

 

街友的存在,是經濟面的問題,會讓人頭疼,但不至於讓社會發燒。但對弱勢者潑糞,則是人心世道出了大問題,那是一種心靈的潰瘍。而今對街友的潑糞之手竟然出自高中孩子,則是上至整個國家社會,下至家庭教育、道德的心肌梗塞,你我都擔心的潰決大限迫在眉睫。

 

你問,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?

我說,先看看我們自己餵了他們什麼?

 

潑糞這個名詞,我一直以為只是政客選舉時的一種被汙名化的影射語言,現在竟然成為犯行孩子們自比英雄的行為。孩子們把「欺凌當英雄,把「羞辱當榮譽,甚至將犯行公開上網,炫耀著他們的為惡。我膽顫心驚的想著,這些孩子計畫這個行為的同時,腦袋裡有沒有閃過一種叫「憐憫的東西出來阻止過?有沒有將心比心的想像過,如果換成自己被潑糞?有沒有想過被他們惡整的,也是人?

 

不退學,是因為留退路,事實上也不會有其他學校敢收留。潑糞的孩子父母丟了十萬向社會賠罪,這事件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,再有錢也治不了癌末。

 

這樣的行為,連坐承擔責任的,除了父母,最大的一筆帳,來自社會潛意識教學,我們有太多的負面能量正在蓄積,這是全面性的,涵蓋了政治、商業、教育各個環節。政客們為取得政權,比髒,比毒,煽動出來的族群對立,教會人們不共戴天;商業的併購與豪奪,更是血淋淋,教會人該如何弱肉強食,一刀斃命;戲劇節目則以醜化人性鬥爭之能事;娛樂節目笑看如Makiyo欺凌弱勢的叛道行為;新聞更以立場進行各種議題的批鬥。最後的教育防線,也在教育界層出不窮的亂序亂倫事件,教會了孩子這世間無師亦無道。

 

要利益、要抗爭,要將小我無限放大。這些事件每天都在上演,每天都在薰陶催眠著我們的下一代,教著他們,要習慣負面的表演,非我族類就是敵人,一種誓不兩立,絕對仇恨的刀切。教會了殘忍,教會了無情,教會傷害別人以取悅自己,如今這些事件,不正是在釋放這些已外溢的叛道濁流,對人心、倫理價值的摧枯拉朽?

 

李明依出道時,是個相當有主見與個性的藝人,那經典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?是當年的年輕孩子朗朗上口的個性標榜,卻引起了社會批判與撻伐,如今她早已為人母,我相信現在的她應該害怕再聽見這台詞了,現世報正在展開,如今孩子的價值觀,正是這名句的復刻。

 

以前的孩子犯錯,可能打架鬧事,可能考試作弊,事件出不了校門,傷不了社會的心。因為家長與學校聯手,父母會對老師說,「犯錯儘量罰!」。現在的孩子犯錯,卻是一擊就斃了整個社會。記得小學時,那仍是有體罰的年代,有一次音樂課我忘了帶口琴,老師要處罰,藤條打手心,媽媽匆忙趕上送了口琴過來,一眼瞧見我正站在台上被一鞭鞭的打著,於是就在教室外頭等老師打完,我轉眼看見媽媽立在門口,眼淚便嘩啦啦的流了下來。這場景要是在現代,有些家長可能驗傷準備提告了。葉少爺那最奢華的超級跑車,慘絕人寰的酒駕,形成最殘酷的對比,他的父母分不清什麼是「」與「溺愛」,於是溺死了社會。

 

溺愛,要什麼給什麼算不算溺愛?如今的社會富足了,孩子到底還少了什麼?一種心靈的物質,那叫同理心、同情心。我們給了物質,給不了價值,這幾個台灣的孩子,人性中的悲憫,蕩然無存,我悲觀的認為,這是他們成長的過程中,從來沒有汲取過「悲天憫人這樣的奶水。

 

退路留給孩子了,但是整個社會的將來,還有幾條路?在我們痛罵孩子的同時,先看看我們餵了他們什麼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雷地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